內伶仃島,是一座離深圳約9公里的小島,保存著較完好的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,散佈島上的,除了白桂木、野生荔枝等,還有獼猴、水獺、穿山甲、黑耳鳶、蟒蛇、虎紋蛙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。
  如今的內伶仃島,除了工作需要,是不對游人開放的,只作為青少年教育基地,定時讓學生上島參觀。因此,對大多數人來說,內伶仃島依然披著神秘的面紗。
  山上叢林掩映幾乎無路可走
  內伶仃島,最初有原住民,還有軍隊駐守,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後,以及裁軍等一系列原因,原住民和軍隊都已撤出,只留下了森林警察、城管等少數工作人員。而他們,留在島上的最重要工作,就是為了保護小島的生態環境。
  環繞小島四周的沙灘,都保留了原始的美景。筆者上島時,望見綿延的海灘,竟然沒有一處人的足跡。由沙灘再往前,就是島上唯一的環島公路。那是1954年守島部隊修建的,為了保護生態環境,這條約18公里的土路一直沿用至今,只有極個別的地方因為過於陡峭鋪上了水泥。
  如今的島上,幾乎處處都是植物,巨大的榕樹、隨處可見的野生荔枝,還有多種叫不出名的植物,如果再稍微往山上行走一段路程,就會發現,叢林掩映,幾乎無路可走。
  面對島上來人獼猴不驚不怕
  島上的另一大特色,是獼猴。內伶仃島工作站站長李冠群,是最早的馴猴人。最初每次上山前,李冠群要提前和部隊打招呼,“別讓他們把我當獼猴打了”。因為最早時,島上居民保持著吃獼猴的習俗。不過,如今,獼猴和人相處得極為融洽。面對偶爾來到島上的陌生人,獼猴們不驚不怕,甚至主動跑過來在人的手上搶奪食物。
  島上的獼猴,如今已繁衍到了16群1000多只。在猴王帶領下,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內伶仃島上。工作人員介紹,獼猴雖是母系氏族社會,“做官”的卻是公猴。公猴長到三四歲便會被趕出原來的猴群,以後無論怎樣回來都會被合力趕走。獼猴群中,“做王”的都是其他群落來的公猴,要靠著爭鬥才能坐上“王位”。
  不過,為了保持“優生優育”,再得“民心”的猴王最多也只做4年“官”。獼猴群中,晚景最凄涼的莫過於曾經做過猴王的獼猴,它們最後只能在山野遊蕩,孤獨死去。
  文/南方日報記者 張仁望
  圖/南方日報記者 何俊  (原標題:內伶仃島上探秘“美猴王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ier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